《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PPT下載
第一部分內(nèi)容: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fā)展
1.儒學:董仲舒進“天人三策”,建議“諸不在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為武帝所采納,形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格局,確立儒學此后2000對年正統(tǒng)思想正統(tǒng)。
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吸收佛道思想
2.道教:主張“貴儒”和“尊道”
唐朝奉李耳為始祖,唐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二月追號為"太上玄元皇帝";唐明皇李隆基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正月加尊號"大圣祖"三字;天寶八載(公元749年)六月又加尊號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見《舊唐書.高宗紀下》及《禮儀志四》。唐 杜甫 《喜聞盜賊總退口號》詩之五:“ 大歷 三年調(diào)玉燭, 玄元皇帝 圣云孫。” 唐 李紳 《贈毛仙翁》詩:“憶昔我祖神仙主, 玄元皇帝 周 柱史。”
3.佛教:吸收儒學精髓,漸趨本土化
三教合一
左側是佛教的彌勒院,右側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間是儒家勝景,孔子登臨處。方寸之地,三教會集,巧妙融合。
重點解析:
“三教合一”的主張并不是要求“三教”合為“一教”,而是主張以儒學為主,調(diào)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2.魏晉時期佛教盛行:魏晉時期佛教盛行,廣修寺廟,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很多勞動力不事生產(chǎn),嚴重影響到政府利益。
梁武帝定佛教為國教,四次出家。朝廷為給他贖身,累計給同泰寺捐了五萬萬錢。因為梁武帝尚佛,全國的廟宇越來越多,不做事的和尚尼姑越來越多,老百姓的賦稅越來越重,日子越來越難過,當時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
梁朝佛寺滿人間
和尚尼姑賽神仙
誰言佛教能救國
百姓哭地又喊天
后來梁武帝在“侯景之亂”中被軟禁,被活活的餓死。他死后不到十年,陳霸先廢掉了梁朝的最后一個皇帝,自己做了皇帝,改國號為陳。
... ... ...
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PPT,第二部分內(nèi)容:文學藝術
建安文學: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文學史一般所說的建安文學,是建安前幾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這段時間的文學,實即曹氏勢力統(tǒng)治下的文學,而創(chuàng)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間。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和蔡琰等。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筆直抒胸襟,抒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掀起了我國詩歌史上文人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高潮。由于其時正是漢獻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稱為建安文學,也稱建安風骨。
中國古代的田園詩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多以農(nóng)村景物和農(nóng)民、牧人、漁夫等的勞動為題材。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體后,唐宋等詩歌中的田園詩便主要變成了隱居不仕的文人和從官場退居田園的仕宦者們所作的以田園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詩歌。田園詩和邊塞詩并稱唐代開元、天寶年間兩大詞派,前者恬淡疏樸,后者雄渾豪邁。
唐代文學
概況:
初唐詩人:陳子昂、王勃
田園詩人:孟浩然、王維;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
盛唐詩人:李白、杜甫;
中唐詩人:白居易
晚唐詩人:李商隱、杜牧。
... ... ...
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PPT,第三部分內(nèi)容:中外文化交流
1.以佛教研討為主要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
(1)中國同印度之間的交流
①從東漢后期到北朝,陸續(xù)有中亞、印度的高僧來華,將大批佛經(jīng)翻譯成漢文。
②東晉的法顯從長安出發(fā),經(jīng)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經(jīng)典。
③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貞觀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經(jīng)。
(2)中國同日本、新羅等國的交流
①日本、新羅等國常常派學問僧來長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
②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歷盡艱險最終到達日本,傳授佛法。2.以使節(jié)、商人、留學生為主要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
... ... ...
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PPT,第四部分內(nèi)容:課堂練習
1.北朝賈思勰著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農(nóng)!洱R民要術》中“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勞而無獲”反映的農(nóng)學思想是( )
A.因地制宜
B.多種經(jīng)營
C.商品生產(chǎn)
D.重農(nóng)抑商
2.隋唐時期,中華文化更增添了鮮明的多民族色彩,這主要是由于( )
A.漢族文化為各少數(shù)民族效法吸收 B.各少數(shù)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各具特點
C.各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D.繼承了歷代傳統(tǒng)文化的民族精神
解析:中華文化具有多民族色彩,是在各族人民交往密切基礎上的文化交融。
3.道教產(chǎn)生于東漢末年,并成為黃巾起義的工具。而東晉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認為黃巾軍領袖張角“誑眩黎庶,糾合群愚,招集奸黨,稱合逆亂”;同時強調(diào)“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應“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葛洪的主張( )
A.體現(xiàn)了“三教合一”的趨勢 B.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C.反映了下層民眾的訴求 D.動搖了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
解析:材料只談到儒家和道家,未提佛教,所以與“三教合一”無關,A項錯誤;葛洪反對張角,強調(diào)“忠孝和順仁信”,這對社會和諧發(fā)展是有利的,B項正確;從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葛洪的思想對統(tǒng)治階級是有利的,有利于穩(wěn)固統(tǒng)治,C項錯誤;D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排除。
答案:B
關鍵詞:統(tǒng)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PPT課件免費下載,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PPT下載,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