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記承天寺夜游》PPT免費教學(xué)課件,共36頁。
知識備查
蘇軾(1037—1101) 北宋文學(xué)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散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詩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fēng)格。蘇軾的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赌钆珛·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
寫作背景
蘇軾于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詩篇中“潛龍”一語遭謗,被下御史臺獄,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獄,史稱“烏臺詩案”。元豐三年二月到達黃州貶所,名義上是團練副使,卻“不得簽書公事”,實為看押。這篇文章開頭即說“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黃州貶所已經(jīng)快滿四年了。張懷民(名夢得)此時也謫居黃州,暫寓承天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都因貶而獲“閑”。本文即蘇軾于元豐六年(1083年)在黃州任上所作的。
整體感知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只見)月光照入門內(nèi),(十分優(yōu)美,動人游興),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jīng)]有人跟我同樂,就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庭院的地面像積水般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錯縱橫,大概是竹子和柏樹枝葉的影子。哪一夜沒有月光呢?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精讀細研
孤獨是一種很特殊的心境,它往往是人在經(jīng)歷了一段特殊的人生后所沉淀下來的一種情緒。有誰知道蘇軾的這段經(jīng)歷嗎?
1.因“烏臺詩案”被貶。
2.在黃州無權(quán)也無事。
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和寫作背景,我們可以探尋到蘇軾超越孤獨的曠達情懷。
你覺得“月色入戶”中哪個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入”字用得好。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動來與人為伴。
“懷民亦未寢”中的“亦”說明了什么?
“亦”說明張懷民與作者的處境相同,情懷自然也一致。見明月而未寢,體現(xiàn)出被貶官之人的抑郁寡歡之情。
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有什么作用?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作者發(fā)揮奇特的想象,用兩個新奇的比喻來描繪庭院景色。寫月光好像積水般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荇交橫,原來是竹柏的影子,真可謂月光如水,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
古人常用竹柏比喻君子、友人,蘇軾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與張懷民深厚的友誼。
如何理解“閑人”一詞?
“閑人”,即清閑的人,這里并不是指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著復(fù)雜的意味。
首先,“閑人”具體指有閑情雅致的人。
其次,“閑人”一詞中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
概括主題
本文通過對夜游承天寺庭院所見的月下美景的描繪,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shù)境界,傳達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抒發(fā)了作者寄情自然美景以排遣憂郁的曠達胸襟。
寫作特色
敘事簡潔,寫景別致。
作者寫到承天寺找張懷民時,只用“亦未寢”三個字,略去相見時的對話,省了不少筆墨,使文章十分緊湊。全文寫景只有一句話:“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里先虛后實,暗用了“月光如水”的比喻,寫法巧妙,匠心獨運,有別具一格的藝術(shù)效果。
... ... ...
關(guān)鍵詞:記承天寺夜游PPT課件免費下載,短文兩篇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