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故鄉(xiāng)》PPT優(yōu)質課件(第2課時),共48頁。
上節(jié)課我們具體分析了小說的情節(jié),弄清了文章的梗概,分析了閏土的形象和故鄉(xiāng)的變化。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分析楊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
精讀細研
楊二嫂的變化
細讀課文第39-52段,找出描寫楊二嫂的肖像、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關鍵詞語,看看二十年來,楊二嫂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思考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思考:1.楊二嫂為什么也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
農村經(jīng)濟衰敗、生活的貧困、小市民勢利貪婪(或市儈)的惡習使她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2.作者為什么要塑造楊二嫂這個人物形象?
1.以她的自私、刻薄襯托閏土的善良、樸實。另一方面展示了當時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隔膜。
2.說明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統(tǒng)治下,故鄉(xiāng)的日趨破產(chǎn)和城市小市民的日趨貧困。
3.小說怎樣刻畫楊二嫂形象的?與描寫閏土的方法有何異同?
同:都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
異:寫閏土是先回憶,再眼前,因為少年閏土的美好形象已經(jīng)在“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寫楊二嫂則是先聞其聲,再見其人。這更符合楊二嫂尖利、潑辣的性格。
4.閏土要的、楊二嫂連偷帶拿的,是些什么東西 ?說明了當時農民生活處于一種什么狀況?
長桌、椅子、香爐燭臺、臺秤,手套,破爛木具、碗碟……
說明:
(1)人們生活困苦,缺少基本的生活用品。
(2)香爐和燭臺——封建思想的侵蝕,變得麻木。
梳理鞏固
小說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表現(xiàn)閏土和楊二嫂在二十多年里發(fā)生的巨大變化,說明辛亥革命前后農村經(jīng)濟衰敗,農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貧困,封建社會傳統(tǒng)觀念對人們的精神毒害,造成人們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真切地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熾熱感情。
“我”的變化
“我”是小說中又一個重要人物,結合全文想一想,文中的“我”是不是作者本人?
小說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個人物。 “我”是小說中的線索人物。
“我”于二十多年前遠離故鄉(xiāng),過著辛苦輾轉的生活;氐焦枢l(xiāng),看到故鄉(xiāng)的衰敗蕭索,看到故鄉(xiāng)人的生活窮困悲苦,看到故鄉(xiāng)人的純真人性被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美好的故鄉(xiāng),“我”希望故鄉(xiāng)人過上新的生活。所以說“我”不是消沉的知識分子,而是一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具有民主進步思想傾向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形象。
概括主題
小說以“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與感受為線索,通過閏土、楊二嫂前后的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chǎn)的悲慘景象,揭示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社會生活的強烈愿望。
學后感悟
《故鄉(xiāng)》的主題思想是相當豐富、深刻的。它反映了“苛稅,兵,匪,官,紳”也就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造成了城鄉(xiāng)勞動人民從物質到精神、從外表到內心的十分可悲的變化。
物質和外表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不必多說。精神、內心的變化,則不僅表現(xiàn)在閏土成了被封建思想俘虜?shù)哪九既,楊二嫂成了令人愕然、厭惡的畸形人,還表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嚴重隔膜,互不了解上。
寫作特色
運用對比,突出主題。
“蕭索”的“荒村”與海邊沙地“神異的圖畫”,是景物的對比;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豆腐西施”與“圓規(guī)”,是人物今昔的對比;閏土與楊二嫂是典型人物的對比。各方面的對比,有力地突出了“舊中國農村生活日益貧困,人與人之間感情日趨冷漠”這一主題,也抒發(fā)了“我”對未來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景物描寫,烘托人物。
開頭的景物描寫,反映了農村的衰敗和“我”悲涼的心情;作為少年閏土活動背景的“神異”圖畫,創(chuàng)造了明朗愉快的氣氛,烘托了“我”對少年閏土的喜愛。離開故鄉(xiāng)時的景物描寫,創(chuàng)造了靜謐的氣氛,形成情景交融的深遠意境。
塑造人物,手法多樣。
作者綜合運用多種描寫方法,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的個性特征。如對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真實地刻畫了一個飽受艱辛、磨難的下層貧苦農民的形象。對楊二嫂的語言描寫:“阿呀呀,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xiàn)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么都瞞不過我。”這里的尖刻犀利的語言,活脫脫地刻畫出一個性格扭曲的小市民的形象。再如文中對閏土、楊二嫂的神態(tài)、動作等的描寫也很精彩。
... ... ...
關鍵詞:故鄉(xiāng)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