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PPT教學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課時目標
1.了解議論文的文體特征,特別是駁論文的特點,為閱讀議論文打下基礎。
2.掌握常用的論證方法,分析其作用;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3.能理解、背誦文中的一些格言和警句,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tài)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4.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將正確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讀書實踐中去,學會讀書。
... ... ...
短文兩篇PPT,第二部分內容:談讀書
作者簡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英國哲學家、作家。培根以哲學家的眼光,思考廣泛的人生問題,寫出了許多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他的隨筆小品說理透徹,文字雋永。
主要作品:《隨筆》《新工具論》《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
... ... ...
積累字詞
怡情( ) 練達( ) 聰穎( )
滯礙( ) 狡黠( ) 詰難( )
吹毛求疵( ) 味同嚼蠟( )
藻飾( ) 尋章摘句( )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飾:修飾文辭,使之富有文采。
練達:閱歷多而通達人情世故。
詰難:詰問,為難。
狡黠:狡詐。
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段詞句。指讀書時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蠟: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滯礙:不通暢。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高談闊論:漫無邊際地大發(fā)議論(多含貶義)。
... ... ...
感知整體
作者圍繞“讀書”這一話題,作了哪些論述?
①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
②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
③ 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shù)則須咀嚼消化。
④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
⑤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 ... ...
理解文本
請根據(jù)以上分析,給這篇文章列一個提綱。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1) 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重點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2) 后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傾向,并論述讀書和經(jīng)驗的關系。
(3)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第二層(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
(1) 本層第一句指出讀書要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尋章摘句。
(2) 對不同的書,作者主張用不同的方法來讀。
(3) 讀書、討論、作文各有其作用。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一些缺陷。
(1) 作者列舉了一系列例子,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
(2) 作者進一步指出,人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反面指出)
找出文中所運用的論證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 比喻說理: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 排比說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3) 對比說理:開頭正面說讀書的目的,接著從反面說了讀書的三種傾向。結尾先從正面說讀書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從反面說讀書可以彌補性格和精神上的缺陷。
找出文中你認為富有哲理的句子,談談你對這些句子的認識。
(1)“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將“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學習”,這是為了論證“讀書對人的天賦的作用”,語言形象生動,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2) “否則書經(jīng)提煉猶如水經(jīng)蒸餾,味同嚼蠟矣”
用“蒸餾過的水”比喻“一本好書”,使讀者懂得讀書不能只讀別人的筆記摘要,語言生動形象。(比喻論證的作用: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
(3) “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睪腎,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
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具體而生動地闡述了讀書可以彌補性格和精神上的缺陷的觀點。
... ... ...
檢測小結
下面各組中的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 狡黠(jié) 詰難(jié) 傅彩(fù) 味同嚼蠟(jiáo)
B. 藻飾(zǎo) 怡情(yí) 幽居(yōu) 吹毛求疵(cī)
C. 滯礙(zhì) 統(tǒng)籌(chóu) 統(tǒng)籌(chóu) 孜孜不倦(zī)
D. 聰穎(yǐng) 練達(liàn) 涉獵(liè) 尋章摘句(zhāi)
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妹妹做出的飯菜味同嚼蠟,毫無味道。
B.對孩子們的作品,我們不要吹毛求疵,要多鼓勵,給他們一些自信。
C.小林學習很虛心,每到課間,他都會捧著書本不恥下問地向老師請教。
D.聽著高校長的高談闊論,與會者都紛紛豎起了大拇指,為高校長的無私付出點贊。
... ... ...
課時小結
《談讀書》是英國哲學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闡述了讀書對人的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其中有很多警句對我們很有啟發(fā),值得我們深思和踐行。
... ... ...
短文兩篇PPT,第三部分內容:不求甚解
作者簡介
馬南邨(1912-1966)原名鄧拓,當代新聞工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社長。1955年任中科院學部委員。1958年調任北京市委文教書記兼《前線》雜志主編。1961年3月開始以“馬南邨”為筆名在北京晚報副刊《五色土》開設《燕山夜話》專欄。
《不求甚解》選自《燕山夜話》專欄。1961年,我國處在暫時困難時期,鄧拓應《北京晚報》之請,以提倡讀書、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振奮精神為宗旨,用馬南邨的筆名開辟了《燕山夜話》專欄。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橫生的文字中,蘊含著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對當時的雜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 ... ...
積累字詞
開卷有益( ):讀書必有所得。
勸誡( )
狂妄自大( ):極端的自高自大。
要訣( )
... ... ...
初步感知
作者一開頭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認為的觀點“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對此,作者是怎樣看的呢?
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tài)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其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如果作者先提出一個錯誤的觀點(豎靶子),然后加以論證,最終證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從而更有力地表明正確的觀點,我們稱這種文章為駁論文。
從論證方式來看,議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兩種。立論是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提出并闡述、證明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駁論是就一定事件或問題發(fā)表議論,反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和主張,從而表明自己正確的見解和主張。
常見的反駁方法有三種:駁論點、駁論據(jù)和駁論證。無論是駁論據(jù)還是駁論證,都是為了駁論點。
... ... ...
整體感知
給文章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第一部分(第1段):豎靶子,提出觀點——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第二部分(第2~4段):追根溯源,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闡明“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
第三部分(第5~8段):運用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全面闡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
第四部分(第9段):總結全文,給出讀書建議。
為什么很多人曲解了陶淵明的話?
人們之所以曲解了陶淵明的話,是因為犯了斷章取義的錯誤,只從前一句去理解,而忽視了后一句,沒有把兩句話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這樣的理解從方法上來說就是錯誤的。
好讀書為什么重要?
只有好讀書才能用心讀書,并重視理解書中的內容,達到會意的階段,只有能會意才可能“求甚解”。
怎樣理解陶淵明的讀書主張?
陶淵明的讀書主張包括兩層含義:其一,要虛心,不能驕傲自負;其二,不能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
課文用了哪些事例闡述了“不求甚解”的觀點?
① 通過列舉列寧批評普列漢諾夫的例子,指出讀經(jīng)典要抱著虛心的態(tài)度,重在理解經(jīng)典的精神實質。
② 通過列舉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的例子,指出觀其大略能獲得更廣泛的知識,更全面地了解問題。
... ... ...
檢測小結
下面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讀好書,是需要咬文嚼字的,一個詞,一句話,細細品味,有時會滿口余香,令人叫絕。
B. 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點傲骨,沒有一點狂妄自大的本事,這樣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C. 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D. 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第8段的“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如何理解?這一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讀書時不必強求處處清清楚楚,不懂的且先放過,看完后可能就能融會貫通,或者將來某個時候想起來便豁然開朗了。
論證方法:引用論證。
... ... ...
課時小結
《不求甚解》是新聞工作者馬南邨寫的一篇駁論文。他針對“不求甚解”一詞提出自己的觀點: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然后列舉陶淵明、普列漢諾夫、諸葛亮等人讀書的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論證自己的觀點令人信服又覺耳目一新。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PPT課件免費下載,短文兩篇PPT下載,談讀書PPT下載,不求甚解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