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送東陽馬生序》PPT課件下載(第2課時),共37頁。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梳理了《送東陽馬生序》一文的文意,初步了解了文本內(nèi)容。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深入理解課文,梳理文言知識。
合作探究
1.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學”“遍觀群書”“執(zhí)經(jīng)叩問”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1)用文章中的話作答: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用自己的話回答:
①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
②勤勞刻苦;
③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難。
2.宋濂無書讀,天寒抄錄;求師難,恭敬詢問;生活苦,以學為樂。這種求學精神對你有什么啟示?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認識。
雖然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優(yōu)越,遠遠超過了宋濂,但刻苦學習的精神卻比不上他。因此,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不在生活上攀比,專心致志、勤奮刻苦,才能學有所成。
3.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tài)度和從師尊師的方式?
示例:我們要學習古代文人求學的謙卑態(tài)度,虛心求教,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當遭到批評時,要勇于承認不足,不要頻繁地找客觀理由。但同時,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我們要尊師,但不要畏師。
4.通過本課的學習,處在學生時代的我們該怎樣學習?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①學習的動力源于濃厚的興趣;
②向人求教要謙虛誠懇;
③學習要敢于發(fā)問;
④學習要有主動性;
⑤學習要勤奮刻苦;
⑥以讀書為樂,就會不畏艱難;
概括主題
作者通過自敘,將自己求學的艱難和刻苦與當世太學生求學之易進行對比,得出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為用心不專,不知勤苦求學之理的結論,并勸勉馬生及太學生在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中應更勤奮、更專心致志地學習。
寫作特色
對比鮮明,說服力強。
本文第3段寫當今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與第1、2段作者昔日求學的艱難形成對比,推出極有說服力的結論。用“廩稍之供”“裘葛之遺”與“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進行對比;用“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與“行深山巨谷中”進行對比;用“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與“未嘗稍降辭色”“叱咄”進行對比;用“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與“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進行對比,最后得出了結論:在昔日困苦中能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于優(yōu)越條件下卻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說明其用心不專。論述極具說服力。
敘議結合,突出中心。
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生動具體;同時還適當?shù)卮┎遄h論,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例如,在將自己同那些穿綺繡的同舍生對比之后,點出了甘于敝衣的原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里的“足樂者”就是進德修業(yè),簡要的議論鮮明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志趣。
... ... ...
關鍵詞:送東陽馬生序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