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燈籠》PPT免費課件下載,共31頁。
學習目標
1.梳理文章內容,引導學生認知“燈籠”的民俗意義、文化價值,體會本文“形散神聚”的散文特點。
2.體會“以小見大”的寫法和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品味文章語言。
3.聯(lián)系背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燈籠的情感,學習作者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擔當精神。
吳伯簫(1906—1982),原名熙成,山東萊蕪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散文常從“一枝一葉”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見大,引申出深刻的內涵。代表作主要有《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窯洞風景》等,本文選自《吳伯簫散文選》。
層 次 結 構
第一部分(1):敘寫了小時候喜歡火、光的情景。
第二部分(2—11):作者回憶自己記憶中有關燈籠的美好記憶和情節(jié)。
第三部分(12):深化主題,抒發(fā)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
【點撥】文章以“燈籠”為線索,敘述了很多零散的故事,陳情于事。從對早年鄉(xiāng)村生活的深情,深入到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激情,深化至做“燈籠下的馬前卒”的宏愿。“燈籠”寄托著祖父、母親等親人的慈愛和牽掛,也寄托著作者對親人的感激與思念之情;許多鄉(xiāng)情民俗與燈籠結下緣分,給作者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燈籠能為夜行人指路,溫暖他人;燈籠記錄著家族歷史、歲月的滄桑,頗具歷史況味;燈籠使作者聯(lián)想起古代將領挑燈看劍、抗擊敵人的情景,激發(fā)愛國熱情。
本文以“燈籠”為題有什么作用?
“燈籠”是文章的寫作線索,它串起了作者對“燈籠”相關的諸多回憶,抒發(fā)了作者對“燈籠”的各種懷念之情,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內心被激發(fā)的愛國之情。
課堂小結
《燈籠》這篇散文,回憶了作者與燈籠有關的往事,寄寓著豐富的情感。作者沒有只是沉浸在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中,也沒有單純追慕古代名將挑燈看劍、塞外點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業(yè)績,而是由追憶歷史轉而表現(xiàn)國難現(xiàn)實,并大聲疾呼,表達了愛國的熱情。從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表達了燈籠對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表現(xiàn)了作者與時代共呼吸、共命運的擔當精神。
文章以小見大,融記敘、抒情、描寫于一體;語言自然樸素、清新練達,既樸實平易又生動傳神,娓娓而談,侃侃而論,有著無窮的藝術魅力,是我們學寫散文的典范。
......
關鍵詞:燈籠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