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PPT免費課件(第2課時),共18頁。
追本溯源,體會寓意。
(1)查閱資料,了解背景。
韓愈《馬說》真的僅僅是在談?wù)撉Ю锺R的悲慘遭遇和“食馬者”的愚妄無知嗎?“閱讀提示”中說:“作者在本文中卻另翻新意,提出一個新穎的觀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作者能有這樣的認識,與他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本文可以說是他的一篇‘不平則鳴’之作。”
根據(jù)“閱讀提示”,自己動手查閱有關(guān)書籍和網(wǎng)絡(luò)資源,了解韓愈年輕時的人生際遇,理解韓愈寫作此文的真實意圖。
《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之間。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經(jīng)三次上書宰相請求擢用,但結(jié)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閣人辭焉”。盡管如此,韓愈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不被重用, 再加上朝中奸佞當權(quán),政治黑暗,賢能之士不受重視,郁郁不得志。
《愛蓮說》以花喻人,托物寓意,通過描寫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歌頌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從而表現(xiàn)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
與《愛蓮說》相同,韓愈在《馬說》中表面上說的是千里馬,實際上是喻指自我,在說自己,以此表達不平之氣。
《馬說》借千里馬的遭遇批評統(tǒng)治者的淺薄愚妄、不識人才,表達強烈的憤懣和不平之感。
《馬說》以千里馬自喻,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不拘一格重人才,使他們能夠充分發(fā)揮才能。
小結(jié):本文通篇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將人才比作“千里馬”,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賢才難遇明主,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才能。將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還有日趨沒落的中唐社會現(xiàn)實全部揭示出來,甚至寫盡了整個封建時代有志難伸的文人的命運。
... ... ...
關(guān)鍵詞:馬說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