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山水畫的意境》PPT教學課件(第2課時),共25頁。
合作探究
1.作者最后強調有意境還要有意匠,但是對于意匠,作者卻沒有詳細論述。你能從熟悉的詩句中,找出有“意匠”的例子并試著分析一下嗎?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一詩,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比喻,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機,青翠裊娜;后兩句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作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用擬人的手法表現了出來,獨具匠心,充分地表達了春天來臨、生機萌發(fā)時詩人的驚喜之情。
2.請你結合第7自然段理解“無論寫詩、作畫,都要求站得高于現實,這樣來觀察、認識現實,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義。
寫詩,寫的是生活;繪畫,繪的是風景。它們都基于現實,以現實為原材料。然而,它們融合了寫作者與繪畫者自身的情感及體悟,因此,它們又必然高于現實。這就是說,不論是高明的詩還是繪畫,最終都會成為客觀的景物與主觀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3.李可染的畫作——《萬山紅遍》,結合背景運用本文學到的知識欣賞一下這幅山水畫。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是毛澤東詞作《沁園春·長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時分,湘江之濱的岳麓山漫山古樹皆紅的壯麗奇景。“萬山紅遍”這一題材其實很少有畫家敢嘗試。
一方面,“萬山”之意境頗為遼闊深遠,極大地考驗著畫家的空間駕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萬壑,則根本無法表現“萬山”。
另一方面,“紅遍”給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出了個大難題:歷來山水多以水墨描繪,僅作為點綴的紅色在使用上可謂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卻迎難而上,開始大膽嘗試創(chuàng)作“萬山紅遍”。
其時,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寫生之旅,從江南到桂林,從中國到歐洲,可謂千山萬水走過;1960年先生重回畫室時,已然是胸中有丘壑。這時,他動筆作出此畫,而“紅遍”的問題也在此間解決了。他采取了大面積使用朱砂來表現秋色的方法,紅為主調,以墨作底,既強調了“遍”字,同時也使秋色更紅火、更熱烈,更帶有豐收后喜悅的氣氛。
概括主題
本文運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述了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的觀點,并且論述了獲得意境的途徑是深刻認識對象,有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
寫作特色
論證思路清晰。
作者首先指出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然后指出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接著圍繞寫情與寫景,從長期觀察、深刻認識對象和有強烈、真摯、樸素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來論述如何獲得意境;最后強調意境和意匠相結合,才能打動人心。
運用多種論證方法。
作者為了論述古詩中往往有很好的意境,意境就是情與景的結合的觀點,舉出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例子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通過事例,充分地論證了寓情于景,寫景就是寫情的觀點。文章中多處運用舉例論證,如為了說明要深入全面地認識對象,必須身臨其境,長期觀察,作者舉齊白石畫蝦的例子來論證。此外,作者還多處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如將五代畫家荊浩在太行山畫松與一位畫家兩個禮拜就畫了一百多張畫進行對比,闡明了長期觀察對創(chuàng)造意境的意義,令人信服。
... ... ...
關鍵詞:山水畫的意境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