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PPT
第一部分內容:經(jīng) 典 晨 讀
【作者背景】
祖詠,字和生,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于武周圣歷二年(699)生于地處中原的古都洛陽,在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中進士。后來,在一代名相、詩壇名宿張說的引薦下,曾在兵部任掌管馬政的駕部員外郎之職。后來因感到仕途無望,便隱居汝水岸邊,混跡于漁樵之中,過著超然世外的隱逸生活,其時,與王維交誼頗深。他雖隱居,但仍關心著國家的安危。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左右,他便帶著他那壯志未酬的失意情懷悵然辭世,年僅47歲。
祖詠的詩現(xiàn)存不多,詩的內容一方面反映他的田園生活的閑情逸致;另一方面,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又促使他寫出了自己甘愿棄筆從戎、為國立功的壯志豪情。
《終南望馀雪》是祖詠的一首傳世名作,也是一首應試詩。當時,年輕的詩人滿懷建功報國的凌云壯志,從東都洛陽來到了帝京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詩人早聞長安城南的終南山以其獨特的風姿橫亙關中,廣綿千余里,又恰逢終南山剛剛降過雪,于是讀書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飽覽了雪后終南山的秀麗山色。這樣,一首流傳千古的傳世名作便在醞釀之中了。當在科考中看到“終南望馀雪”的試題時,詩人便用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抒寫了一首憂國憂民、清奇冷峻的小詩。
【主旨感悟】
據(jù)《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是詩人在長安的應試詩。詩寫遙望積雪,頓覺雪霽之后,暮寒驟增;景色雖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凍。詠物寄情,意在言外,關心民生疾苦之意自然流露了出來。
【藝術鑒賞】
1.主題深刻,立意巧妙。
“昔人論文字,以意為主。”“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詩人站在長安城樓上,遙望終南馀雪,想到“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到長安還有許多貧窮的百姓,他們缺衣少食,不知能否在饑寒中渡過難關。其關心民眾之意,隱含其中。這首詩通過最后一句抒發(fā)感慨來透露主旨,顯得十分婉轉。
情景渾然一體,并富有圖畫美。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對終南山及其雪后美景的描繪,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一種對國家和民族生命的思考,豐富了詩歌的內涵。
2.詩人對用字所蘊含的深意的挖掘。
一個“浮”字,就把終南山寫活了。其實雪是靜的,云是動的,這是讓人從云的流動中觀賞到雪的動感,真是妙不可言。
... ... ...
逍遙游PPT,第二部分內容:學 習 目 標
1.了解莊子的思想及文風;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通假字等;準確翻譯全文。
2.理解本文意境開闊,想像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說和現(xiàn)實的事例,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創(chuàng)作方法。
3.了解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聯(lián)系當前實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 ... ...
逍遙游PPT,第三部分內容:課 前 預 習
(一)知人論世,開闊視野
1.走近作者
莊周(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時期宋國人,大體與孟軻同時而稍后。他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莊周的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體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別,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fā),莊子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其主要作品為《莊子》。
《莊子》今存33篇,書中散發(fā)著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和悲觀厭世的虛無思想。莊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魯迅先生贊譽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對后世影響很深。
2.了解背景
莊子才華橫溢,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并非生來就有出世之心“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污濁,“不可與莊語”,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自己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3.豐富視野
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 ,但用“道”來概括由老子開創(chuàng)的這個學派是由漢初開始的 。從廣義上來說,它是古代中國社會思想文化體系中以“道”為核心觀念,強調天道自然無為、人道順應天道的一個流派。一般來說,老子所說的“道”有三方面的含義:①“道”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②“道”是存在于萬物之中的普遍法則;③“道”無形無象。在先秦各學派中,道家雖然沒有儒家和墨家門徒多,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道家思想以其獨有的宇宙、社會和人生領悟,在哲學思想上呈現(xiàn)出永恒的價值與生命力。
... ... ...
逍遙游PPT,第四部分內容:進 入 課 堂
第一課時(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一)精讀文本,自主研討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說明世間萬物,大到高飛萬里的鵬,小到蜩與學鳩,都有所待,不自由。
第1層(開頭至“去以六月息者也”),描繪鯤鵬的形象。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
這一層一開篇就盡顯壯闊、神奇,并以夸張極寫鯤鵬之大,想象奇特,意境開闊,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這種異想天開之辭造成先聲奪人之勢,注意這并非褒揚鯤鵬,而是為論點的提出蓄勢。
接著借《齊諧》之言,渲染鵬之大,“擊”“摶”“三千里”“九萬里”,夸張奇異,使文章顯得汪洋恣肆。至此筆鋒一轉,指出鯤鵬看似逍遙自由,實則還未達到逍遙境界,它還是“有所待”的,“海運”“大風”即是所待之物。“有所待”就不自由。
這一層描寫的重點是大鵬:這只神奇的大鳥豈止是大,還要騰空而起,還要乘海風作萬里之游,由北海直飛南海天池。它積滿氣力,怒張毛羽,一振而飛上天,翅膀像遮天蓋地的大塊云影,作者假借所謂《齊諧》一書的話是來證明他的描寫是可信的。
第2層(“野馬也”至“今將圖南”),寫鵬鳥南飛有所待,并以“野馬”“塵埃”作對比,表明萬物皆有所待。鵬鳥要在海運時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風南飛,鵬鳥所待的是海運時的六月巨風。山野中蒸騰的霧氣,空中的塵埃所待的是“以息相吹”。為了強調鵬鳥的“有所待”,作者連用了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芥草杯水就能負載兩個比喻,說明鵬鳥要高飛九萬里必須憑借大風,必須有遼闊的天空才能圖謀南行。
(二)教師點撥,引領思路
1.文章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與論述“逍遙游”有什么聯(lián)系?
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去以六月息者也”,鯤鵬展翅高飛,必須憑借六月的大風。為了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還舉了山野中游動的霧氣,空中飛揚的塵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鯤鵬,小至飄浮的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從而回答了“逍遙”要有所依憑。
... ... ...
第二課時(研讀課文第二、三部分,總結全文)
(一)精讀文本,自主研討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是對上述觀點的擴展和深化。作者列舉了大年和小年對立的例子,進一步發(fā)揮了物有所待的觀點,所列舉的事物無論短命還是長壽,都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隨后作者借商湯和夏棘的問答,再次言及鯤鵬,以增強自己觀點的說服力。
第1層(開頭至“不亦悲乎”),歸納上文,闡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達到和不能了解兩重意思。作者舉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大椿“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彭祖以長壽聞名于世為例,說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壽命短的不能了解壽命長的。“小知”與“大知”,“小年”與“大年”的不同,實際上強調的是人的認識上的大小區(qū)別。在莊子看來,萬物既有所待,又要人為地以小及大,是非?杀。
我們看這些比喻,有的是很淺顯,有的是很神奇,有的是很夸張,這是一種比中之比。本只要打一個大的比喻,而這大的比喻當中又包括了這樣一些小的比喻,可以說是一連串的比喻,這樣就好像是園中之園,可以使人涉步成趣,可以使人目不暇接,增強藝術情趣。
第2層(“湯之問棘”至段末),引“湯之問棘”的一段話對前文加以補充印證,并點明“小大之辯”。“湯之問棘”一段話與第1段“北冥有魚”內容好像重復,其實不然。專家對這兩段文字有很好的解釋:“前語近怪,且出《齊諧》,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湯棘問答以實之。前后詳略各異,足以明之。”由此可見,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復。在論證上,它與篇首的內容相照應,并歸結前文所述種種現(xiàn)象,點明為“小大之辯”。
(二)教師點撥,引領思路
1.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鵬形象?
作者從原則上否定了大鵬,認為它的展翅高飛還要憑借海運,并非真正的逍遙。但是,作者又義正詞嚴地駁斥蜩與學鳩的嘲笑,強調指出有“小大之辯”,并且三次濃墨重彩,不避重復地描繪大鵬的雄偉形象,熱愛之情躍然紙上,這是為什么呢?也許作者在才能無雙、向往著逍遙卻又無法逍遙的大鵬形象里,正隱藏著自己難言的苦情。
什么苦情呢?我們不妨作出這樣的比較想象:一只大鵬在茫茫北冥中沖天而起,一顆心靈在深深苦悶中掙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張開了,怒而飛向“無何有之鄉(xiāng)”;有所待的大鵬失敗了,那么心靈呢?有所求的心靈能在那污濁黑暗的廣漠之野找到慰藉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雄偉的大鵬形象所體現(xiàn)的正是作者欲飛的理想和無法飛走的悲哀。
2.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個道理,舉了哪些例子?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在五彩繽紛、變幻無窮的大千世界里,有動物、有植物、有云氣、有人類。其物種形狀,其所占時間,所占空間,大者大,小者小,絕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會亦然。作者以上寫的都是物,它們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遙的。
3.應該如何把握《逍遙游》的主旨?
分析這篇文章的主旨,要從文章本身的言語出發(fā),通過對概念的分析,來把握貫穿全篇的主旨!跺羞b游》有兩個最重要的概念,即“有所待”與“無所待”。所謂“有所待”,就是有所依賴,是指人的某種愿望、要求的實現(xiàn)要受到一定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所謂“無所待”,即無所依賴,是指人的思想、行為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
... ... ...
逍遙游PPT,第五部分內容:總結中心
《逍遙游》主要論述莊子所幻想的絕對自由的人生觀。課文通過鯤、鵬待風而飛,蜩、學鳩愚者夸愚,斥 識短志小,闡明世間諸物雖強弱、大小懸殊,智愚、壽夭迥異,卻都受制于外力,牽累于內欲。只有完全擺脫了這些限制的至人、神人和圣人,才能遨游于天地之間,達到絕對的精神自由。
鑒賞藝術
1.善于借用寓言說理。
《逍遙游》運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鯤、鵬、蜩、學鳩、斥 ,有的是根據(jù)神話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納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覺進入他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并接受感染。“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用如此大量的寓言來傳達自己的思想的作品,即使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肚f子》的寓言又是非常與眾不同的,大多“皆空語無事實”(司馬遷語),為莊子本人所虛構。
2.想象豐富,多用比喻,善于夸張。如文章開頭寫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寫鵬的南徙,一“擊”,一“摶”,“三千里”,“九萬里”,“扶搖”直上,意境何等壯闊。豐富的想象和夸張大量運用于哲理散文中,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使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文章顯得氣勢磅礴,意境開闊,極富感染力。
3.夾敘夾議,借用比喻和歷史故事闡發(fā)哲理,節(jié)節(jié)敘事,節(jié)節(jié)議論,或以具體形象感人,或直接擺出觀點,議論方式靈活多變,增強了說服力。
... ... ...
逍遙游PPT,第六部分內容:〔名著博覽〕
《名人傳》人物欣賞
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出生于波恩音樂家庭,祖父是宮廷合唱團和管弦樂團的樂長,父親是合唱團的歌手。祖父去世后,因父親酗酒,家境日益貧困,11歲被迫離開學校,18歲擔負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自幼顯示出彈奏鋼琴的才能,1780年師從宮廷管風琴樂師尼夫。1783年被任命為波恩歌劇團的演奏員。1787年到維也納向莫扎特學習。因母親去世,僅學了兩個月。但貝多芬的即興演奏已給莫扎特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并斷言:這個青年不久將揚名世界。1792年他又到維也納向海頓學習作曲。
其作曲生涯可分為3個階段:1795年貝多芬作為鋼琴家首次在維也納公演,演奏了自己的第二協(xié)奏曲(作品19號)和莫扎特的作品;1800年舉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音樂會,演奏自己的鋼琴七重奏和第一交響曲,以及海頓、莫扎特的作品,遂使名聲遠揚國內外。這是演奏與作曲并重的第一個階段。他雖然在1800年以前已患有耳疾,但初期并不嚴重,仍然作曲和演奏。1802年病情加劇,醫(yī)治無效,到1819年時聽覺全部喪失。從此他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作曲。第五(命運)交響曲就是第二個階段的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因耳聾準備自殺而寫下遺囑后終于醒悟:“假使我什么都沒有創(chuàng)作就離開世界,這是不可想象的……”他戰(zhàn)勝了命運,給世界留下了大量不朽的作品。
... ... ...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PPT課件免費下載,逍遙游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