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樹和天空》PPT課件下載,共23頁。
素養(yǎng)目標
1. 了解詩人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
2. 抓住意象,理解詩歌意境的特點及內(nèi)容
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探究詩歌的主旨。
3. 品味詩歌奇特的想象和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
作者簡介
特朗斯特羅姆(1931—2015),瑞典詩人。生于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時期開始從事文學活動,1954 年出版首部詩集《詩十七首》。1956年畢業(yè)于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心理學學位。1960 至 1990 年間長期從事心理學方面的工作,同時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獲得2011 年諾貝爾文學獎。
特朗斯特羅姆善于從日常生活入手,把強烈的情感寓于平靜的文字里。他使用許多聯(lián)想的手段,用很少的字來表達非常強烈的感情,使用大膽的比喻、自由的節(jié)奏和古詩的結構,用語溫和,不強硬。其詩風格簡單,通過令人意外的詩句和聯(lián)想來吸引人。被譽為“歐洲詩壇最杰出的象征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詩人”。
主要作品:詩集《詩十七首》《途中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看見黑暗》《為生者和死者》《巨大的謎語》《悲哀的威尼斯平底船》等。
題目解說
《樹和天空》這首詩主要探討自我與周圍世界的關系。“樹”和“天空
”是詩歌中的兩個主要意象,以此為題,既具有畫面感,又暗示出二者所代
表的某種關系,蘊含著詩人對生存以及我們與周圍世界關系的思考。
寫作背景
特朗斯特羅姆所生活的瑞典是一個中立國家,長期以來政治穩(wěn)定,社會經(jīng)濟發(fā)
展平穩(wěn),人們過著悠閑的“福利生活”。他有足夠的時間面對大自然沉思,因而他
的詩歌有著某種東方式的頓悟色彩。《樹和天空》這首詩屬于詩人前期的作品。在
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中,對自然的描寫始終是不變的主題。尤其在詩人前期的詩歌
中,自然物象總是搭載著詩人奇崛瑰麗的想象,創(chuàng)造著一個個神秘空靈的世界。
極地北歐荒蠻奇幻的環(huán)境之下,自然的生命力顯得尤其堅韌,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
也賦予詩人清冷的想象力,詩歌中的自然世界總是蒼?占,深沉的寂靜下總是跳
動著隱秘而富有力量的脈搏。這個想象與自然相結合的世界,正如詩人在其自傳中
所言:“我領悟了大地是活的,有一個巨大無邊的爬行和飛翔的世界,可以完全不
理睬我們而過著自己豐富的生活。”
課文探究
1.全文可分為幾部分?每部分的內(nèi)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節(jié)):描寫、感受一棵在雨中走動的樹,呈現(xiàn)出“樹和天空
”的動態(tài)畫面。
第二部分(第2節(jié)):描寫、感受一棵在夜晚中安靜的樹,營造了朦朧、靜
謐、神奇的意境。
2.請用“/”給全詩標明朗讀節(jié)奏。
一棵樹/在雨中/走動
在傾灑的灰色中/匆匆走過/我們身邊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園里的/黑鸝
雨停歇。/樹/停下腳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靜閃
和我們一樣/它/在等待/那瞬息
當雪花/在空中/綻開
3.詩歌第二節(ji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雨后的清新,晴朗的夜晚,挺拔、靜閃的樹,樹的等待,還有被等待的、
在空中綻開的雪花,共同營造了一種朦朧、靜謐、神奇、充滿自然和生命
氣息的意境,讓人產(chǎn)生無盡的聯(lián)想。
結構圖解
主題歸納
本詩通過對樹和天空之間一種隱秘聯(lián)系的把握與揭示,寫出了自然萬
物之間一種和諧與默契的情懷,引導我們用新的眼光重新審視原本已經(jīng)習
以為常的事物,從而獲得對世界的新鮮感受,帶給我們一種關于人與自然
之間關系的新穎體驗。
深入探究
1.詩中的“樹”給人怎樣一種感覺?為什么會讓人有這種感覺?
給人以強烈的新奇感。詩中的樹,在詩人的筆下作為詩歌中的生命主體,取得了超
越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它“走動”“有急事”“汲取……生命”,還可以“停下
腳步”“挺拔地靜閃”“等待”,不僅有了動作,而且有了情態(tài),有了意識,有了
心理期待。對樹的這種感受,我們平時少有。同時,“我們”在詩歌中只是一個旁
觀者,仿佛成了它身邊的一棵“樹”。這種奇異的構思和聯(lián)想,使得詩歌中的樹帶
給人一種新鮮奇妙的感覺。
2.這首詩的前后兩節(jié)營造的意境有何不同?在內(nèi)容上有怎樣的關系?
第一節(jié)寫“雨中走動”“匆匆走過”“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的樹,“傾灑
的灰色”,充滿生命的搏擊、忙碌、成長的感覺,營造出一種動感十足的意境。第
二節(jié)寫雨停樹靜,營造出一種朦朧、靜謐、神奇的意境,以靜為特征。
這首詩的前后兩節(jié)有著層次與境界上的相承與遞進。前者充溢著生命的搏擊與律動,
代表著自然中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而當“雨停歇”,世界便進入一種行動后的安
寧、強力后的靜謐。那曾因為“有急事”而“匆匆走過”的樹,也終于有了夜空下
神圣而靜穆的“挺拔地靜閃”。經(jīng)歷過生命的奔波與成長,心中對未來又充滿一種
美好的期待。
3.詩題為“樹和天空”,而“樹”在詩中體現(xiàn)得比較突出,“天空”是怎樣體現(xiàn)出來的?
怎樣理解“樹”和“天空”之間的關系?
(1)詩中“樹”這一意象是突出的,而“天空”其實也是無處不在的。除了第二節(jié)末句
中直接提及“空中”外,第一節(jié)中的“雨”“傾灑的灰色”“果園”“黑鸝”、第二節(jié)
中的“晴朗的夜晚”“靜閃”等意象或詞語,都代表著“天空”的存在。其實,“樹”
本身就扎根大地指向“天空”。
(2)“樹”和“天空”之間的關系:自我與周圍世界的關系;存在(人與自然)與無限、
永恒的關系。“樹”是和“我們”一樣的生命個體,代表了人類與自然的存在,這種存
在之間相互關愛與扶持,既在無限和永恒的“天空”下積極地承受著所有賜予和挑戰(zhàn),
同時又對天空懷抱著最虔誠的愛、敬畏以及等待。
4. 試分析本詩的寫作特色。
①新鮮、豐富的隱喻。
詩中的意象來源于詩人對周圍自然界的敏銳觀察和“對存在的直覺”,隱喻豐富。
樹、雨、雪,這些豐富而多變的意象匯聚在一起,形成一幅神秘而充滿藝術氣息
的萬物寫照。“雪花”這一意象,作為冬天的象征,預示著寒冷,又恰恰最充分
地體現(xiàn)了強有力的意志。承接上文,它又是萬物對宇宙規(guī)律一次充滿自信的認可
與迎取。而從審美的維度來看,它更象征著一個潔白澄凈的純美世界。詩人在意
象的并置中,使具象世界與抽象世界之間的隱喻關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體現(xiàn)出來,
使全詩充溢著夢境的氛圍。
② 以獨特的視角展示深刻的思索。
這首詩的視角,雖從“樹”落腳,卻又能反映人類自身。如從樹“匆匆走過我
們身邊”,可以聯(lián)想到人類自身的腳步匆匆;又從“和我們一樣”的陳述中,
透露出人類同樣有渴望與自然和諧相處、向往宇宙間的至善至美境地的訊息。
這一角度的高妙,還在于它雖反映人類自身,卻并未囿于人類自身,而是點到
為止,始終以一種更闊大、高蹈的視角在平等而體貼地觀照著一切,突破了人
類中心而轉(zhuǎn)向宇宙中心,體現(xiàn)著人類更深刻的關懷意識。
課堂訓練
1.請仿照對余秋雨的評價示例,以易卜生為描述對象,從第二人稱的角度
寫一段評價。要求: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不少于80個字。
示例:(余秋雨)一生文化苦旅行無疆,尋覓中華笛聲嘆千年。你因書寫
文化的歷史而被載入歷史。你用自己的努力喚起了中國人更多的對中國文
化的溫情和敬意。
(易卜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人物遭遇反映社會現(xiàn)實,借辛辣語言剖析人世虛偽。你是“現(xiàn)代戲劇之
父”,你從高處看人群,看清了一些人的真正本性。你提出問題,激發(fā)觀
眾去思考,無愧于“偉大的問號”之稱。
解析: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鮮明、生動的能力。示例中總結了人物的影響,
突出了人物的寫作風格。對易卜生的評價也可以突出這兩點。
2.仿造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兩句話,要求內(nèi)容貼切,句式與示例相同。
示例:種子,如果害怕埋沒,那它永遠不能發(fā)芽。
鮮花,如果害怕凋謝,那它永遠不能開放;
礦石,如果害怕焚燒,那它永遠不能成鋼;
答案:蠟燭,如果害怕燃燒,那它永遠不能發(fā)光。
航船,如果害怕風浪,那它永遠不能到達彼岸。
解析:此題考點為仿寫句子。從句式來看,每一句都形成了“XX如果害怕……,
那它永遠不能……”的結構。內(nèi)容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假設,體現(xiàn)“不經(jīng)艱難不成
材”的道理即可。
3.請根據(jù)下列畫線句子的句式、修辭手法和境界仿寫句子,使上下文構成
前后連貫合理的排比句。
也 許 你 無 法 成 為 深 邃 的 藍 天 , 但 是 你 可 以 做 飄 逸 的 白 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你滿懷信心,善于發(fā)現(xiàn),你就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答案:也許你無法成為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許你無法成為遼
闊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執(zhí)著的小草
解析:本題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此類題目要根據(jù)已給語句的內(nèi)容和意境來把握,
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來組織答案,注意仿照前面語句的句式和修辭手法。本題要注
意例句主要運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內(nèi)容上注意喻體的大與小、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4.仿照示例,用所給材料續(xù)寫三句話,要求內(nèi)容貼切,句式與所給示例相同。
示例:
陶淵明在南山腳的余暉下,采菊東籬,以釋懷詮釋了生命的閑適。
材料:
浪濤 喧囂 嗚咽
借豪放解讀 用真情感悟 以傲骨見證
淚濕青衫 引吭高歌 情鐘蓮花
赤壁前 世俗聲 琵琶聲
答案:
(示例)白居易在琵琶聲的嗚咽里,淚濕青衫,用真情感悟了遷謫的無奈。
周敦頤在世俗聲的喧囂中,情鐘蓮花,以傲骨見證了獨善的珍貴。蘇東坡在
赤壁前的浪濤上,引吭高歌,借豪放解讀了命運的坎坷。
解析:
解答本題,不僅要綜合運用語法、修辭的知識,還要分析所給材料之間的關
系。仿寫時,可根據(jù)材料所給定的內(nèi)容,將人物及相關內(nèi)容一一對應;再按
照示例的句式,寫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再 見!
... ... ...
關鍵詞:樹和天空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