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PPT課件7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魯迅的文學常識
2.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3.掌握駁論文的思維流程
4.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感情
閱讀思考
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什么?
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錯誤的?
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
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jù)是什么?
... ... ...
精讀課文小組討論
誦讀課文1—5段,討論探究
1、作者既然認為對方的論點是錯誤的,為什么還要承認對方說的都是事實?
2、第4段有一部分加點的文字,反動派刪掉它說明了什么?
品讀6—8段,討論探究
作者的觀點是“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為此他舉了哪些例子?作用是什么?
... ... ...
作者是怎樣批駁對方論點的?
1.第1—2段, 擺出對方論點論據(jù),樹立“箭靶”。
2.第3—5段, 揭露“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言論的欺騙 性.雖然論據(jù)是事實,但只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的事實,而不是全體中國人。他們把自己這一部分中國人當作了全體“中國人”。實際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指出其論據(jù)不能證明論點,即通過駁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
3.第6—8段,確立自己的觀點:我們有不失掉自信力的 中國人在。并列舉了事實論據(jù),從而否定了誣蔑“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的無恥讕言。
本節(jié)小結
本文以反駁對方的論證為“突破口”,因為敵論據(jù)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對方最弱的環(huán)節(jié)在于論證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這樣的反駁強勁有力。我們要學習這種駁論的方式。
... ... ...
研討
作者指出“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如何理解?
明確:這句中的“一部分”和“全體”可知,“中國人”只指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及其御用文人,而不是所有中國人。指出了本文批駁的突破口,是論敵在論證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及論據(jù)不能證明論點。
關鍵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課件,魯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PPT課件下載,八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