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木葉”》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經 典 晨 讀
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作者背景】
韋應物(737-約792),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少年時期任俠負氣,15歲時成為唐玄宗的近侍。后入太學,立志讀書。代宗朝入仕途,歷任洛陽丞、縣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蘇州刺史,卒于任所。在他早期所寫的一部分作品里,不乏昂揚開朗的人生意氣。罷官后,作品中慷慨為國的昂揚意氣消失了,代之以看破世情的無奈和散淡。其詩多寫山水田園,清麗閑淡,平和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其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于同情心。他是中唐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
李儋,字元錫,是作者的詩交好友。此詩作于唐德宗興元元年(784)春。此時韋應物仍任滁州刺史。
【主旨感悟】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感懷時事、思念友人的情懷。開頭意在說明花落花開,別來不覺又是一年。中間四句觸景生情,寫一年來的感受。世事渺茫難料,因而愁緒滿懷;從自身來講,既多病而思歸,又為沒有做好父母官而自愧。最后兩句表示渴望和友人暢敘。
【藝術鑒賞】
質樸的語言風格。
詩一開始,便用質樸的語言,親切地敘說別離之情:“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從去年春天花開時節(jié)分別寫起,說到今年又見花開,睹物思人,很自然地表達了思念之情。
... ... ...
說木葉PPT,第二部分內容:學 習 目 標
1.學習古詩詞語言暗示的表現技巧和歸納的方法;積累古詩名句,提高學生學習鑒賞的能力及從相關資料中抽象出一般規(guī)律的能力。
2.借助品味詩句的審美體驗,喚起學生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熱情。
3.把握“木”字的藝術特征。
... ... ...
說木葉PPT,第三部分內容:課 前 預 習
(一)知人論世,開闊視野
1.走近作者
林庚,原籍福建閩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中文系。1933年秋天出版了第一本自由體詩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為一名自由詩體的新詩人開始嘗試新的格律體,先后出版了詩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作為一名學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楚辭、唐詩、文學史等方面,顯示出詩人學者的獨有特色。他將創(chuàng)作新詩和研究唐詩完美地統一起來。在唐詩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論點是“盛唐氣象”。與“盛唐氣象”緊相連接的,是他對盛唐詩歌的另一藝術概括——“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匯集在《唐詩綜論》里。林庚教授的楚辭研究和他的唐詩研究可稱為“雙璧”,《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楚辭的一部論文集,其中大多數是關于屈原生平及其作品中的文字、地理等問題方面的考釋,也有一些論述屈原的人格、藝術成就和作品特色的文章。林庚教授對明清小說也很關注,并提出了頗多精辟的創(chuàng)見。林庚先生歷任廈門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出版過《春野與窗》《問路集》等6部新詩集及古典文學專著《詩人李白》《中國文學簡史》等。
2.了解背景
新詩的創(chuàng)作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萬馬奔騰、千帆競發(fā)的輝煌,發(fā)展到現在。當代詩壇呈現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專門發(fā)表詩歌的報紙雜志寥寥無幾。知名的詩人如:海子臥軌自殺,食指進了精神病院,顧城殺妻后自殺……針對這種現狀,林庚曾說:“當代詩歌的路子不對……詩歌的語言,是藝術的語言,詩化的語言,精練的語言,需要從日常的生活語言中不斷進行提煉,既不能脫離生活語言,又要超越生活語言。”他寫的《說“木葉”》一文,正是通過對古代詩歌中“木”字的藝術特征的闡釋,說明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特點。
... ... ...
說木葉PPT,第四部分內容:進 入 課 堂
第一課時(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一)精讀文本,自主研討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列舉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現象,就是“木葉”成為詩人筆下鐘愛的形象。而“木葉”形象的關鍵在一個“木”字。
1.第一段列舉四個名句說明了什么觀點?
答:列舉四個名句,說明木葉之美,說明“木葉”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喜愛的形象,為下文的分析張本。
2.第二段開頭列舉“后皇嘉樹”“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樹”等名句,證明了什么現象?
答:證明有“樹”的名句多,有“樹葉”的名句少。
3.含“樹葉”的名句少,含“木葉”的名句多,證明了什么觀點?
答:說明洗練并不是獨用“葉”的理由。
(二)教師點撥,引領思路
1.第二段最后“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落木’一詞確乎并非偶然了。”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再進一步指出寧用“落木”而不用“落葉”,又非偶然現象,懸念的設置使人急欲弄清原因。此處言簡意豐。一是指出創(chuàng)新的途徑:“在前人的創(chuàng)造中學習,又在自己的學習中創(chuàng)造”;二是指出個例中體現的普遍性;三是含蓄地告訴我們,這樣細致地揣摩是欣賞詩的精妙。
2.第三自然段中“原來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而詩歌語言之不能單憑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見。”這句話的核心意思是什么?
這句話指出詩歌語言和一般語言的不同。詩歌的形象思維(意象)和一般的概念(指表示事物名稱的一般名詞)有很大差別,這是詩歌語言的精妙之處。這句話非常關鍵,下文的探幽發(fā)微的分析實際上以此為基礎。
3.我國古代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用“樹葉”而多用“木葉”?
我國古代詩歌中多用“木葉”而少用“樹葉”,是因為:一、“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于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二、“木葉”比“樹葉”顯得“單純”,它能準確地用在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而“樹葉”就缺少藝術的暗示性。
... ... ...
第二課時(研讀課文第二、三部分,總結全文)
(一)精讀文本,自主研討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說明了“木”的兩個藝術特征,以及為什么有這些特征。
作者在一系列的舉例分析之后,得出了“木”字具有的兩個藝術特征。其一,“木”比“樹”更顯單純,它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其二,“木”是干枯的黃色,是觸覺上的干燥之感,它必定是瑟瑟秋風中的產物,透過它,“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在藝術形象的領域,“木”與“樹”相差千里。原本相差不了多少的詞,在藝術領域中卻有天壤之別,這一結論能給予讀者的震撼可想而知。雖然文章寫完了,但留給讀者的“余震”卻不斷,每一位讀者都會掩卷深思:自己在今后閱讀詩歌時,閱讀文學作品時,該怎樣字斟句酌地看待每一處細微的差別呢?這表面細小的差別之后,有著多少霄壤之分,有著多少感情的波瀾?能引起我們這一番思考,本文的成功之處就十分明確了。
... ... ...
說木葉PPT,第五部分內容:總結中心
本文圍繞“木葉”舉出古典詩歌中的大量實例,進行了精到的比較分析,闡發(fā)了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作者對“木”在形象上的藝術特征作了極為精細的辨析,對我們體察詩歌藝術的精微之處頗有啟發(fā)。
鑒賞藝術
1.選題小,論理深。文章旨在闡釋文藝學原理——詩歌語言的暗示性,若從純理論的角度寫,恐怕會寫成比較艱深的學術論文,故作者選取“木葉”形象作為論題,把深奧的道理附著并滲透于有關“木葉”的詩句的品讀玩味中,這樣言近而旨遠。
2.運用了例證法和比較分析的方法。作者圍繞“木葉”列出了古典詩歌中的大量實例(例子略),可以讓讀者從具體可感的詩句中認識到這一意象的普遍性。詩中在分析“木葉”的獨特意味時,舉了大量的例子來進行分析比較。詩中講了“木葉”與“樹葉”、“樹葉”與“葉”、“木葉”與“落木”、“樹葉”與“落葉”等幾個方面的比較,使讀者對意象有了具體的感知。比如,曹植詩中的“落葉”是春夏之交飽含水分的繁密的葉子,是碧綠柔軟的葉子;屈原詩中的“木葉”是窸窣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二者的顏色、質感、密度、動感均有差別。司空曙詩中的“黃葉”沒有“木葉”的干燥之感、飄零之意,而且顏色濕黃而非枯黃。“木葉”是風中窸窣飄零的枯葉,屬于風而不屬于雨,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是典型的清秋性格。
3.逐層剝筍式的結構。古代詩人為什么用“木葉”而不用“樹葉”,作者不急于兜底,而是以探尋的目光層層分析。先排除文字洗練的因素,再由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發(fā)現含有落葉等因素,最后才觸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并加以闡釋。這樣逐層深入,探幽發(fā)微,既體現了作者的科學態(tài)度,也契合了讀者的閱讀心理。
... ... ...
說木葉PPT,第六部分內容:〔名著博覽〕
《論語》人物欣賞
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魯國之卞(今山東泗水縣東)人?鬃拥闹茏,“孔門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貧賤,為“鄙人”(《荀子·大略》),“常食藜藿之實”(《說苑·建本》)。少孔子9歲,是孔門弟子中年齡較長的一個。為人豪爽,自述其志道:“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論語·公冶長》)。性格耿直、好勇、果敢、魯莽,孔子常以“由也好勇過我”(《論語·公冶長》),“由也果”(《論語·雍也》),“由也兼人”(《論語·先進》),“野哉,由也”(《論語·子路》),“子路,行行如也”(《論語·先進》)等語來評論他。子路有輕視學問的傾向,認為“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因此孔子認為他在學問上“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提醒他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論語·陽貨》)子路是孔門弟子中最能做到躬行實踐的一個人,聽到了就要去實行,“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論語·公冶長》),意即當聽到了一件事,還沒有做到的時候,就怕再聽到另外一件事。
... ... ...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PPT課件免費下載,說木葉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