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PPT課件13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顯志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政治抱負,感受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
學習重難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3、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4、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 ... ...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吳縣)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自幼苦學,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 27歲中進士,為官敢于直諫,曾負責西北邊防,屢立戰(zhàn)功,后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議。
改革觸動保守派利益,遭到貶謫,死后謚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对狸枠怯洝愤x自《范文正公集》。
他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他的詩文代表文學創(chuàng)作的進步方向,具有鮮明的政治內容。
整體感知
第一部分(1 段)記敘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生發(fā)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一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二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fā)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 ... ...
課文講解
1、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領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2、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同“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3、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1)“銜遠山,吞長江”。氣勢非凡
(2)“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寬闊無邊
(3)“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光山色
... ... ...
課堂小結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已經熔鑄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影響了千千萬萬人,成為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其“先憂后樂”精神已成為一座不朽的豐碑,樹立在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心目中。
拓展閱讀
范仲淹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1040),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zhàn)功。慶歷三年(1043),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
研討與練習答案
一、“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fā)出的“遷客騷人”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的“異”,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1、乃:表示兩事相承,可譯為“于是”“就”“便”。
2、屬:通“囑”,囑托。
3、觀:景象。
4、去:離開。讒:說別人壞話。
5、偕:一起,一同。
6、歸:歸依。
關鍵詞:岳陽樓記教學課件,魯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PPT課件下載,八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岳陽樓記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