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PPT
第一部分內容:素養(yǎng)目標
1. 了解蘇洵及“論”的文體特點,積累、梳理并歸納本課文言知識。
2. 了解六國滅亡的原因、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3. 學習本文運用的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了解本文論證嚴密和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
4. 探究本文的現實意義,加深對歷史事件的思考深度,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 ... ...
六國論PPT,第二部分內容:作者簡介
蘇洵(1009 — 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著稱于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洵27歲始發(fā)奮讀書,考進士、茂才等,皆不中。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蘇洵率子蘇軾、蘇轍到汴京,深得翰林學士歐陽修賞識,歐陽修把他的文章獻給了宋仁宗,名聲大噪。參與修纂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不久即去世,追贈光祿寺丞。
他的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練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妙喻。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語言犀利,言必中時之過,對北宋社會的陰暗面進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撻;但在剖析問題嚴重性的過程中又會巧妙地折轉筆鋒,淡化筆勢,改變文章節(jié)奏,緩和文章語氣,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與委婉,多體現于針砭時弊的文章中。主要作品有《嘉祐集》。
題目解說
“六國”指戰(zhàn)國時代除秦國以外的燕、趙、韓、魏、齊、楚六個諸侯國。
“論”是一種文體,以論證為主,其特點是善于說理。“六國論”就是“論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的意思。
文學常識
論
“論”是古代論說文體中的一種,以議論為主,析理透辟。“論”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政論,用于發(fā)表對當時政治的見解和主張;一種是史論,通過評論歷史,總結歷史教訓,為當時的統治者提供治國之鑒。本文即史論。
寫作背景
北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積弱的王朝,經常受到遼、西夏的威脅與襲擾,北宋朝廷不敢正面抵抗,而采取妥協退讓、屈辱求和的政策,逐年向契丹和西夏繳納絹匹銀兩,換取暫時的安寧喘息。以賄求和,對內加重了人民負擔,損傷了自己的力量;對外則不斷刺激敵人的胃口,使得他們貪得無厭。這同六國的“賂秦”而亡,本質上是一樣的。蘇洵希望北宋統治者改弦更張,勿蹈覆轍,舉賢任能,團結一致,抵御外侮,以維護和鞏固國家的安全,于是寫下了這篇《六國論》。
... ... ...
六國論PPT,第三部分內容:課文探究
1.文章第一段是如何展開論證的?
第一段提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中心論點,并從“賂”與“不賂”兩方面加以簡要論證,提出兩個分論點。第一個分論點正面申說賂秦必亡。第二個分論點以問答的形式加以申說,指出“不賂者”因“賂者”而亡。為全篇論述舉綱張目。
2.第2段是如何論證分論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的?
先使用對比論證的方法,指出秦受賄所得的土地比戰(zhàn)勝所得的要多許多,六國行賄所失的土地比戰(zhàn)敗所失的要多許多,可見賂秦帶來的損失之大,證明“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又為下文的進一步論證打下基礎。
接下來以先人“暴霜露,斬荊棘”辟疆土之艱辛和后人“如棄草芥”割地之輕率相對比,用傳統的孝道來譴責這些國君。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寫出賂者是怎樣“奉之彌繁”;“秦兵又至矣”,寫出秦步步緊逼、必欲亡之而后快的狀態(tài)。
然后用“然則”一轉,由擺事實過渡到講道理。用“有限”與“無厭”、“彌繁”與“愈急”,道盡暴秦無厭之欲、諸侯賂秦之失,并明確提出賂秦的最終結果是亡國。
最后引用古人的話,用比喻準確形象地表明了賂秦的嚴重危害和根本錯誤。既對上文的論證進行了補充說明,又能很好地收束上文,通俗易懂,增強了說服力。
3.第三段怎樣用假設推理的方法論證“弊在賂秦”這一觀點的?
文中作了以下假設:韓、魏、楚三國不割地賂秦,齊不親附于秦,燕國不用荊軻刺秦王的計策,趙國良將還活著。用假設推理的方式,將“弊在賂秦”的道理說得更加透徹,說明只有用武力抵抗才能救亡圖存。
4.談談結尾段在全文論述中的作用。
本段將北宋與六國相比,勸告北宋統治者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不可一味乞求茍安,資敵自亡。從文章的結構來看,這是在中心論點的基礎上引申出來的結論;從寫作目的來看,這恰恰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旨。
... ... ...
六國論PPT,第四部分內容:主題歸納
本文著重論述六國破滅的原因——“賂秦”“不賂者以賂者喪”。但作者并非為論史而論史,而是以此作為立論的依據,借古諷今,批評北宋對契丹、西夏的襲擾采取以賂求和、茍且偷安的退讓政策。蘇洵希望北宋統治者以六國為鑒,不能一味賄賂以求茍安,而要奮起御侮,積極謀求“不賂而勝之”之道。
... ... ...
六國論PPT,第五部分內容:深入探究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這符合歷史的真實情況嗎?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這不符合歷史的真實情況,但蘇洵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借古論今。
從歷史情況看,六國滅亡的原因并不是“賂秦”。六國的失敗,主要是因為政治上保守,因循守舊,不重視改革,不能堅持“合縱”政策去對付秦國的“連橫”政策,被秦國以“遠交近攻”的手段各個擊破。
另一方面,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具備了統一的實力,加上長期戰(zhàn)亂,民不聊生,由分裂到統一,符合人們的愿望。
蘇洵對此并非不知,他在文中也承認這一點:“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然而作者意不在此,他的意圖是點明賂秦是六國滅亡的原因,以此勸諫北宋統治者,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遼、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
2.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這樣論證有什么好處?
① 舉例論證。如“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通過列舉具體史實,充分論述了“蓋失強援,不能獨完”的道理,從而論證了“不賂者以賂者喪”這一分論點,用鐵的事實說話,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② 引用論證、比喻論證。如“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作者用這一形象的比喻,雄辯地論證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一分論點。
③ 對比論證。如“賂者”與“不賂者”對比,秦與諸侯雙方土地得失對比,賂秦之頻與“一夕安寢”對比,六國與北宋對比。作者通過運用對比論證,說明北宋如果賂敵而求安,實在是下策。這樣對比,孰舍孰取,非常鮮明。
3.這篇史論論證嚴密,請簡析本文的論證結構。
開頭第一句話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然后提出兩個分論點:第一個分論點是“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第二個分論點是“不賂者以賂者喪”。
第2段論證了第一個分論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主要是用舉例子和引用的方法,針對韓、魏、楚三國賂秦的弊端進行論證。
第3段論證了第二個分論點“不賂者以賂者喪”。
第4段又以假設進一步申說,如果不賂秦,則六國不至于滅亡,從反面加以論證,從而得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的論斷。
最后,借古論今,諷諫北宋統治者切勿“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文章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既深入又充分,邏輯嚴密,無懈可擊。全文綱目分明,脈絡清晰,結構嚴整。不僅句與句、段與段之間有緊密的邏輯關系,而且首尾照應,古今相映。
... ... ...
六國論PPT,第六部分內容:文言知識梳理
1.重要字音。
①賂( 。┣ ② 城邑( ) ③ 思厥( 。┫茸娓
④暴( )霜露 ⑤荊( 。┘ā 。 草芥( 。
⑦殆( 。┍M ⑧與( )嬴( 。
⑨洎( 。┠烈宰嫞ā 。┱D
2.通假釋義。
①暴秦之欲無厭( )
②當與秦相較( )
3.古今異義。
①其實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
③可謂智力孤危
... ... ...
六國論PPT,第七部分內容:課后作業(yè)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率: _____________
(2)思厥先祖父 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暴秦之欲無厭 厭: _____________
(4)奉之彌繁 彌: _____________
(5)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判: _____________
(6)此言得之 得: _____________
(7)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與: _____________
(8)始速禍焉 速: _____________
(9)洎牧以讒誅 洎: _____________
(10)勝負之數 數: 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色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不賂者以賂者喪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B.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子孫視之不甚惜
C. 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 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
D.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 思厥先祖父
B. 子孫視之不甚惜
C. 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D. 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 ... ...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PPT課件免費下載,六國論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