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師說》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助讀博覽】
一、魅力作家
1.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荀子
荀子(約公元前325—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
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位于今山東蘭陵縣)令。
貢獻: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fā)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作品: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文章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2.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祖籍昌黎(今遼寧義縣),因為昌黎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稱他為“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死后謚“文”,也稱“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任宣武節(jié)度使屬官、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他的整
個中年時代是不得志的。
貢獻: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反對六朝以來浮華艷麗的文風,竭力主張“文以載道”,提出了“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己出”的口號,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風格剛健,氣勢雄壯,因此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之首。
作品: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 ... ...
第二部分內容:【初讀任務】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初讀兩篇課文,畫出不明白的詞語和句子。
答案:略。
2.通讀《勸學》全文,說說本文的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的。
答案:略。
3.通讀《師說》全文,看看課文的第一段是怎樣逐步推出論點的,第二、三段是從什么角度論述的。
答案:略。
4.分析兩篇文章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答案:略。
... ... ...
第三部分內容:【文本研讀】
一、閱讀課文1~3自然段,完成下面問題。
君子①曰:學不可以已②。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1);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 以③為輪,其曲④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使之然也(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⑤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⑥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3);吾嘗跂⑦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⑧也,而聞者彰。假⑨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⑩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4)。
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首段就提出了中心論點,并且通過“君子”之口提出來以示鄭重,說學習不可以停止,這對人們學習上常出現的不能持之以恒的現象,很具針對性。
B.句子“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并同理推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C.第3段作者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情況組成對比,展開論證。比如“登高而招”會“見者遠”,這并非人的本身有什么特殊之處,而是因為“善假于物”,即憑借外界條件的幫助才取得的。
D.“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這就是說,君子之所以會有超過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為他們善于利用學習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明確】選C。“組成對比”表述有誤,應是比喻而非對比。
2.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處?從選文看,這個中心論點包含什么意思?
【明確】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威性。這個觀點的意思是:因為學習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
... ... ...
第四部分內容:【字句夯實】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_____。
③以:________。
④曲:_____。
⑤就:___________。
⑥而:____________。
⑦跂:___________。
⑧疾:________。
⑨假:_____。
⑩絕:_____。
... ... ...
第五部分內容:【審美鑒賞】
1.《勸學》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這幾個比喻所論述的學習的意義是什么?
2.“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這四個比喻中為什么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明確】這就強調了“見者遠”“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借了外界條件。這就與文章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即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3.《師說》的第二段用了幾組正反對比的事實論據?這樣對比有怎樣的論證作用?
【明確】這一段用了三組正反對比的事實作論據。第一組,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對比:古之圣人從師而問,今之眾人恥學于師。第二組,對其子與對其身對比:愛其子,擇師而教;于其身,恥學于師。第三組,百工之人與士大夫對比: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4.韓愈的散文素以氣勢充沛、筆力雄放著稱,這體現在其語言風格的多樣上。請簡要評析本文語言上的特點。
【明確】(1)整散結合,氣勢貫通。
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散句。而這一長散句中,“圣益圣,愚益愚”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又都是對偶句。
這些整齊的對偶句和靈活的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
(2)連珠妙語,環(huán)環(huán)相扣。
本文多處運用了頂真修辭手法。如開頭的幾句:“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
這種句式的運用加強了句子之間的連接,使論述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密緊湊。
(3)語氣豐富,繪聲繪色。
本文用了“嗟乎”“嗚呼”這樣的語氣詞加強感嘆,用“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這樣的摹狀語句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士大夫之族”的神態(tài),用“如是而已”這樣的語句表示結論的無可置疑。
... ... ...
第六部分內容:【綜合素養(yǎng)實踐】
1.(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習古代散文,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實虛詞,注重積累,更要總結規(guī)律。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完成下面的三個活動。
(1)找出這兩課的通假字,寫出其本字,并說一說本字與其通假字的關系。
(2)古代漢語中一個詞在使用的過程中語義不斷豐富,從《勸學》《師說》兩課找出含“道”和“師”的例句,從本義到引申義到假借義,分類排序,找一下其中演變的規(guī)律。
(3)找出兩課中含有“而”“之”的例句,分別解釋它們的用法,并說一下你判斷該詞的詞性及用法的根據,做成詞語卡片。
2.(文化傳承與理解)在學習問題上,荀子的《勸學》提出了“學不可以已”的觀點,而韓愈在《師說》中則有“圣人無常師”的看法,請聯(lián)系現實說說你對這兩個觀點的理解。
參考答案:“學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學習不可以停止,古人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說法,而今人也有這樣的觀點:社會在快速發(fā)展,知識在不斷更新,不學習就會落后,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學無止境,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學問,就要不斷地學習。
... ... ...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PPT課件免費下載,勸學PPT下載,師說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