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課件10
議論文考點
1、把握中心論點
2、辨析論據(jù)類型,分析其作用
3、辨析論證方法及作用
4、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結構
5、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色
6、聯(lián)系實際,開放拓展談看法
論證方法的作用答題模式
1、舉例論證
作用:通過舉出……的事例,論證了……觀點,使論證更具體更有可信度。
2、道理論證(引用論證)
作用:通過……的名言、格言、道理等,論證……觀點,是論證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說服力。
3、對比論證
作用:通過……對比,從正反兩方面論述,論證了……觀點,是論證更全面,更充分。
4、比喻論證
作用:將……比作……,論證了……觀點,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 ... ...
學習目標: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
3. 聯(lián)系學習實際,培養(yǎng)科學實驗精神。
丁肇中(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國。三個月后隨父母回到中國。1956年到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學習,1960年獲得科學碩士學位,1962年獲得(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
掌握字詞
肇(zhào)事 格物致知
彷徨(páng huáng) 不知所措
一帆風順 袖手旁觀
... ... ...
整體感知
請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給全文劃分層次并歸納意思。
第一部分(l段):提出問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問題。指出傳統(tǒng)教育的弊病,論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解決問題。強調(diào)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
自主學習(閱讀第1、2、3、13自然段)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
2、“格物致知”的含義是什么?
3、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4、為什么說當今社會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5、丁教授認為《四書》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是什么?
... ... ...
語言品味
下列句子中加紅的詞能否刪掉?為什么?
1、但是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不能刪掉。“可能”表示推測,并不十分肯定,去掉后就變得十分絕對了,與事實不符。
2、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
不能刪掉,“只能”強調(diào)得到新的知識的惟一途徑是“通過實地實驗”。
... ... ...
小結
本文就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義,希望我們這一代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文章用舉事例講道理論證了中心論點。
作業(yè)
以《怎樣才能避免高分低能》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讀后感。
關鍵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課件,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八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應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