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課件11
作者簡介
丁肇中(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國。三個月后隨父母回到中國。1956年到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學習,1960年獲得科學碩士學位,1962年獲得(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內(nèi)瓦歐州核研究中心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國,擔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第二年提升為助理教授。
1969年提升為物理學教授。1976年因在電磁力探索上發(fā)現(xiàn)J/4 粒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職。他曾多次回國探親,對祖國的科學事業(yè)極為關心。是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 ... ...
知識積累
(1)生字。
肇(zhào)
埋沒(mò)
彷(páng ) 徨
(2)解釋下列詞語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識。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齊家:整齊家政。
抽象:不能具體經(jīng)驗到的,籠統(tǒng)的;空洞的。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調(diào)別人。
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 ... ...
整體感知 梳理結(jié)構(gòu)
通過掌握的議論文知識,初步閱讀本文,整理出文章脈絡。
提出問題
(1)段:中國學生如何學習自然科學
分析問題
(2)----(12)段:
(2)談“格物”、“致知”
(3-5)傳統(tǒng)并未真正“格物”、“致知”。
(6-12)現(xiàn)代科學需要“格物”、“致知”。
解決問題
(13)段:希望我們做到“格物”、“致知”。
... ... ...
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3、“王陽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錯誤在于什么?
4、傳統(tǒng)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徑或態(tài)度是什么?這樣做的依據(jù)是什么?這種做法對中國學生繼續(xù)支配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
5、實驗精神在科學上有什么重要性?
6、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國的經(jīng)歷為例,主要是為了證明什么觀點?
7、用課文原話回答,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是什么?
... ... ...
閱讀2-5自然段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提示: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
學習自然科學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2、作者說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這是為什么呢?
歸納: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田地。
補充:這個目的與丁教授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樣不一樣?
不一樣。丁教授講的目的是通過實驗得到新知識。
... ... ...
閱讀6-12自然段
我是研究科學的人,所以先讓我談談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提示了這一段大意的語句是:
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實驗精神”與“格物致知”是什么關系?
“實驗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朗讀: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
揭示本段論點的語句是:
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
怎樣實驗?實驗有什么特點?
明確:
(1)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的過程;
(2)實驗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它需要有積極具體的計劃。特別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當?shù)哪繕恕?/p>
... ... ...
討論:按照現(xiàn)代科學的方法,竹子應當怎樣“格”?
作者主張:
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
比如,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zhì),就要特別栽種竹子,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絕不是袖手旁觀就可以得到知識的。
作者認為中國學生“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認為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是什么?應怎么該?
原因是:大家受王陽明思想的支配,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
要改變這種狀況,人們必須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培養(yǎng)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 ... ...
方法探究:
為論證觀點,作者舉了哪些事例?這些事例之間有什么關系?
A、討論:第8段舉研究竹子的例子證明了什么?
歸納:舉研究竹子證明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動手栽種、研究生長過程、科學的觀察。
B.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是什么樣的?11段
歸納。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 思維而不愿動手,功課成績很好不會做研究。
C、討論:第12段舉我個人的經(jīng)驗證明了什么?這是什么論證?
歸納:舉我個人的經(jīng)驗證明光“用功”埋頭讀書,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屬于舉例論證。
... ... ...
作者認為今天的教育應當怎樣發(fā)揚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tài)度,要靠實踐來發(fā)現(xiàn)事物的真相。
為什么應該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精神”一方面在科學上有著重要性:科學的進展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以求到的。另一方面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現(xiàn)在的世界和社會的環(huán)境變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具有格物致知精神能夠使我們在研究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個人行動上,都能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tài)度,通過實踐來發(fā)現(xiàn)事物的真相,不會盲目地接受過去認為的真理,也不會等待“學術權威”的指示。
... ... ...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 有哪兩個方面?
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
本文結(jié)尾表達了什么希望?
希望我們這一代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課堂小結(jié):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議論文
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 道理論證
論證結(jié)構(gòu):
提出論題
分析問題
得出結(jié)論
中心:本文就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義,希望我們這一代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文章用舉事例講道理論證了中心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學有所得
本文思路清晰,說理充分,極雄辯地闡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學習它,不只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開啟了我們的思想之門。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這種精神,使自己成為一個努力探索、勇于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課件,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八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應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課件下載,.ppt格式